English

论苑撷英

1998-10-16 来源:光明日报  我有话说
论苑撷英

中国古代的天人之道

北京大学哲学系张岱年教授在《中国文化研究》1998年秋之卷上撰文《天人之道辨析》认为,中国古代关于天道与人道的关系的学说,有三个类型。第一是天道人道有别而统一,这是《易传》及张载的学说,《易传》区分了天道,地道与人道,而三者是相互对应的。张载提出“天人合一”而认为天道无思无虑,人道则有思虑忧患。第二是天人相分说,这是荀子与刘禹锡的学说,荀子强调天人之分,刘禹锡提出“天人交胜”。第三是天道人道同一说,这是二程的学说,认为天道人道只是一个道。

中国古代关于天人之道的学说,虽然精粗并陈、瑕瑜互见,也确有一些精湛的内容。关于天道,《易传》所谓“一阴一阳之谓道”,“日新之谓盛德”,“生生之谓易”,确是具有深刻的含义,是中国辩证思维的精粹。后代学者更对之有所阐发,是值得注意发扬的。关于人道,至少也有两个观点具有重要意义,一是刚健思想,二是以和为贵的思想。《易传》宣扬“刚健”,刚健亦即“自强不息”。孔子说“君子和而不同”,有若说:“和为贵”。和的观念起源较早,史伯说:“和实生物,同则不继,以他平他之谓和。”和是多样性的统一,是创造性的源泉,也是人类共同生活的准则。和亦称为和合。中国古代哲学提倡刚健与和合,这是中国优秀传统的精粹,是我们必须充分体会的,是我们应该努力弘扬的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